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最新章节,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章节在线阅读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

作者:暴躁咸水鸭

字数:498953字

2025-11-09 完结

简介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暴躁咸水鸭”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主角沈砚之温舒然的冒险经历让人热血沸腾。本书已更新498953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探索!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车队驶离十里坡驿站时,天空又飘起了细密的冷雨。雨丝沾在车窗上,模糊了窗外的景色,只留下一道道水痕,如同谁在无声地落泪。沈砚之靠在马车软垫上,指尖摩挲着袖中那枚刻着“魏”字的毒针,针尾的棱角硌着掌心,带来一丝清醒的痛感——昨夜死士突袭的惊险、黑虎招供的北狄密辛,还有林锐提及的黑风岭凶险,如同潮水般在他脑海中反复涌动,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苏墨坐在马车外侧的踏板上,受伤的左臂用布条紧紧缠着,渗出的血迹已凝成暗红的硬块。他时不时侧头看向车厢,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树林——黑风岭的轮廓已在前方隐约可见,那里山势陡峭,云雾缭绕,茂密的古木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难以穿透,远远望去,如同一只蛰伏的巨兽,散发着阴森的气息。林锐派去的两名探子还未返回,这种未知的等待,比直面厮杀更让人揪心。

“殿下,黑风岭雾气太重,恐有埋伏,要不要让车队暂缓前行,等探子回来再说?”苏墨的声音透过车窗传入,带着几分谨慎。他右手紧握腰间匕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只要稍有异动,他便能立刻冲入车厢护住沈砚之。

沈砚之掀开窗帘一角,望着前方被云雾笼罩的黑风岭,眼中闪过一丝沉吟。他知道苏墨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时间不等人——赵承煜在十里坡的计划失败后,定会在黑风岭设下更凶险的陷阱,而他们拖延的时间越久,对方准备得就越充分。“不必暂缓。”沈砚之的声音平静却坚定,“让林锐带三名手下在前开路,其他人呈扇形护卫车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示警。”

苏墨应了声“是”,随即转身传达命令。车队很快调整了阵型,林锐带着三名精锐手持长刀,快步走在最前方,刀刃在冷雨中泛着寒光;其余顾将军旧部和残存的护卫分散在车队两侧,目光警惕地盯着路边的草丛和树林;被绑在备用马车上的黑虎,由两名护卫严密看守,他低垂着头,看不清神色,只有偶尔转动的眼珠,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车队缓缓驶入黑风岭,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不足三尺。潮湿的寒气透过车窗缝隙钻入车厢,让沈砚之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裹紧身上的狐裘,将暖炉挪到身边,目光却死死盯着窗外——雾气中,隐约能看到扭曲的树影,如同鬼魅般张牙舞爪,耳边只有车轮碾过碎石路的“咕噜”声、马蹄的“嗒嗒”声,以及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每一种声音都让人神经紧绷。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传来一声轻响,像是有人踩断了枯枝。“谁?”林锐大喝一声,手中长刀猛地指向声音来源。所有人瞬间停下动作,握紧武器,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雾气中缓缓走出两个人影,正是林锐派去的探子。他们浑身湿透,脸上沾着泥土和草屑,显然是经历了一番奔波。“林将军,殿下,黑风岭内并无埋伏!”为首的探子快步走到马车前,躬身禀报,“我们仔细搜查了岭内各处险要地段,只发现几处废弃的山贼窝,没有任何活人的踪迹,也没有看到可疑的陷阱。”

沈砚之心中一动,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赵承煜既然在十里坡设伏,没理由放过黑风岭这个绝佳的截杀地点。难道是因为十里坡计划失败,他来不及调整部署?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阴谋,故意让他们放松警惕?“确定没有遗漏?”沈砚之追问,语气中带着几分审慎。

“回殿下,我们连每一棵古树的树洞都检查过了,确实没有异常。”探子肯定地回答,“只是岭西侧的山涧水流湍急,桥面年久失修,恐怕难以通行。”

沈砚之松了口气,却又生出新的警惕。他挥挥手:“知道了,让车队继续前行,避开西侧山涧,走东侧的官道。”无论赵承煜的意图是什么,尽快离开这凶险之地才是首要任务。

车队再次启程,顺利穿过黑风岭。当最后一辆马车驶离岭口时,沈砚之回头望去,只见黑风岭的雾气越来越浓,终于将那座阴森的山岭完全笼罩。他心中暗忖:赵承煜,这次算你失算,但我们的账,还远没算完。

驶出黑风岭后,路况渐渐平缓,雨也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将大地染成一片温暖的橘色。车队加快了速度,一路向通州渡口赶去——按照计划,他们将在通州乘坐商船前往江南,走水路不仅比陆路更快,也能避开不少赵承煜可能设下的埋伏。

傍晚时分,通州渡口的轮廓终于出现在眼前。这里江面宽阔,波涛汹涌,数十艘大小不一的商船停泊在岸边,船夫们吆喝着搬运货物,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显得热闹非凡。沈砚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丝久违的轻松——离开京城后,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如此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车队刚停稳,一名身着青色锦袍、头戴方巾的文士便快步走了过来。他约莫三十岁左右,面容清瘦,眼神锐利,腰间系着一块玉佩,上面刻着“李”字。文士走到马车前,躬身行礼:“在下李子墨,乃李太傅门生,奉陛下旨意,在此等候七殿下。”

沈砚之心中一惊,猛地坐直身体。父皇?他怎么会派李太傅的门生在此等候?李太傅是朝中少有的忠臣,因不满魏皇后专权,多次直言进谏,被父皇贬为太傅,虽无实权,却深受父皇信任。父皇此刻派他的门生前来,究竟是何用意?是试探,还是另有安排?

苏墨警惕地挡在马车前,手按在刀柄上,眼神冰冷地盯着李子墨:“陛下有何旨意?可有圣旨?”他深知宫廷斗争的凶险,哪怕对方是太傅门生,也不能掉以轻心。

李子墨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和一个精致的锦盒,双手奉上:“陛下口谕,让在下将密诏和雪莲转交七殿下,并无其他旨意。”他的语气平静,眼神坦荡,看不出丝毫异样。

沈砚之示意苏墨接过圣旨和锦盒,然后掀开马车车门,走了下来。他身着玄色狐裘,苍白的脸颊在夕阳映照下泛着一丝血色,眼神沉静地看着李子墨:“李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父皇还有何吩咐?”

“陛下只说,让殿下在江南安心休养,切勿挂念京城之事。”李子墨躬身回答,“在下使命已完成,这就返回京城复命。”他说完,便转身准备离开,没有丝毫停留。

“李先生留步。”沈砚之突然开口叫住他,“敢问先生,父皇近来身体如何?朝中可有要事发生?”他想从李子墨口中打探一些京城的消息,尤其是魏皇后和赵承煜的动向。

李子墨脚步一顿,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陛下身体安康,朝中一切如常。殿下只需安心休养,其他之事,不必过问。”说完,便快步离去,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沈砚之看着李子墨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父皇这是在提醒他,不要插手朝中之事,安心做个“养病”的皇子?还是在暗示他,京城的水太深,让他暂时避锋芒?他转身回到马车中,将锦盒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

锦盒内铺着一层洁白的丝绸,丝绸上放着一朵盛开的雪莲——那雪莲通体洁白,花瓣层层叠叠,中心的花蕊呈淡黄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显然是刚从西域进贡来的珍品。雪莲旁边,放着一卷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密诏。沈砚之拿起密诏,缓缓展开。

密诏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父皇胤文帝的亲笔。诏书中的内容很简短,只有寥寥数语:“阿砚,江南风物宜人,可安心休养。寒疾未愈前,切勿回京。遇事三思,自保为重。”最后落款是“父字”,没有加盖玉玺,显然是父皇的私诏。

沈砚之反复咀嚼着“自保为重”四个字,只觉得这四个字力透纸背,蕴含着深意。父皇身为帝王,心思深沉,他不可能不知道魏皇后和赵承煜的阴谋,却一直隐忍不发,甚至还下旨将自己远逐江南——这看似是“体恤”,实则是将他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避开京城的权力斗争旋涡。而“自保为重”这四个字,既是提醒,也是默许——默许他为了活下去,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包括联合旧部,积蓄力量。

他想起小时候,父皇还不是皇帝,只是个不受宠的皇子,母妃带着他在冷宫般的宫殿里生活。有一次他发高烧,父皇冒着被父皇责罚的风险,连夜翻墙来看他,抱着他说:“阿砚,你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看到明天的太阳。”那时他不懂,直到母妃去世,自己身陷囹圄,才明白父皇这句话的深意。帝王之家,亲情永远排在权力之后,但父皇对他,或许还有一丝残存的父爱。

“殿下,陛下这是……”苏墨走进车厢,看着沈砚之手中的密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不明白,胤文帝为何会突然派使者送来密诏和雪莲,这与他之前对沈砚之的冷漠态度截然不同。

沈砚之将密诏收起,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然后拿起那朵雪莲,放在鼻尖轻嗅。雪莲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父皇这是在试探我,也是在保护我。”沈砚之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了然,“他知道京城凶险,却又不能明着打压魏皇后和赵承煜,只能将我送到江南,让我暂避锋芒。而这雪莲,既是给我疗伤的药材,也是在告诉魏皇后和赵承煜,我是他的儿子,他没有忘记我。”

苏墨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敬佩:“陛下心思真是深沉。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按原计划行事,尽快乘船前往江南。”沈砚之将雪莲放入锦盒,“这雪莲交给你保管,到了江南后,交给温家主,或许能派上用场。另外,密切关注京城的动向,让林锐派人暗中返回京城,打探魏皇后和赵承煜的消息,尤其是他们与北狄的联系。”

“是,殿下。”苏墨应道,接过锦盒,小心地收了起来。

此时,林锐已安排好了船只。那是一艘中等大小的商船,船身坚固,船舱宽敞,船夫是顾将军的旧部,可靠且熟悉江南水路。沈砚之在苏墨和小禄子的搀扶下,登上了商船。站在船头,他望着宽阔的江面,江风呼啸而过,吹动他的衣袍,带来一丝凛冽的寒意。

小禄子站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江面上来往的船只,脸上满是兴奋:“殿下,这是奴婢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江!听说江南有很多好看的景色,还有好吃的点心,等我们到了江南,一定要好好逛逛!”小禄子从小在宫中长大,从未出过京城,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沈砚之看着小禄子纯真的笑容,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在这充满阴谋和杀机的世界里,小禄子的天真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灰暗的内心。“好,等我们到了江南,安定下来,就带你去逛遍江南的美景,吃遍江南的点心。”沈砚之笑着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温柔。

苏墨和林锐正在安排人手搬运行囊和看守黑虎,他们将黑虎关在船舱底部的一间小屋里,用铁链锁着,派两名精锐日夜看守,防止他逃跑或自杀。黑虎此刻倒是安静,只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切准备就绪后,船夫解开缆绳,扬起风帆。商船缓缓驶离通州渡口,向江南方向驶去。沈砚之站在船头,回头望向京城的方向——那里已被夕阳的余晖和远处的云雾笼罩,只能隐约看到一点模糊的轮廓。他眼中寒芒一闪而逝,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

京城,魏皇后,赵承煜,你们等着。今日我沈砚之离开京城,是为了积蓄力量,他日我归来之时,定要将你们欠我的、欠母妃的、欠林家的,一一讨还!我要让你们血债血偿,让你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江风越来越大,吹得船帆“哗哗”作响。沈砚之转过身,望着前方辽阔的江面。夕阳将江面染成一片金色,波光粼粼,如同铺满了碎金。远处的水天相接处,有几只水鸟飞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声。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仇恨和愤怒压下——现在还不是冲动的时候,他需要冷静,需要隐忍,需要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力量。

苏墨走到他身边,看着他坚毅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敬佩。他知道,眼前这位看似柔弱的七殿下,心中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肩负着怎样的血海深仇。“殿下,夜深了,江上风大,您还是回船舱休息吧。”苏墨轻声说,将一件披风披在沈砚之身上。

沈砚之点点头,跟着苏墨回到船舱。船舱内铺着柔软的地毯,角落里的暖炉燃得正旺,暖意融融。小禄子早已备好了热茶和点心,看到沈砚之进来,连忙迎了上去:“殿下,您回来了!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奴婢备了您爱吃的绿豆糕。”

沈砚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热茶,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他拿起一块绿豆糕,慢慢吃了起来——这一次,他没有再怀疑点心是否被动了手脚,因为他知道,苏墨和林锐已经仔细检查过,而且离开京城后,赵承煜的势力暂时难以触及到这里。

“殿下,接下来的水路大约需要五日才能抵达江南云溪县。”苏墨坐在沈砚之对面,拿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这是江南的水路图,我们会经过三个渡口,分别是扬州渡口、苏州渡口和杭州渡口。其中扬州渡口是魏皇后娘家的势力范围,我们需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要停留,直接驶过。”

沈砚之看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魏皇后的娘家是江南望族,在扬州一带势力庞大,商铺、庄园遍布各地,甚至还掌控着部分水路运输。若是在扬州渡口遇到魏皇后的人,恐怕会有不小的麻烦。“知道了。”沈砚之点点头,“让船夫加快速度,尽量在夜间经过扬州渡口,避开人群。另外,让林锐安排人手在船头和船尾放哨,一旦发现可疑船只,立刻示警。”

“是,殿下。”苏墨应道,立刻起身去安排。

沈砚之独自坐在船舱内,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江面上的风越来越大,船身开始轻微摇晃。他拿起桌上的《青囊秘要》,翻到记载“九转还魂丹”的那一页——书页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关键的药材配伍和炼制方法还能看清。他仔细研读着,心中暗暗记下每一味药材的名称和用量——这是他活下去的希望,也是他复仇的资本。

不知过了多久,小禄子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药走了进来:“殿下,该喝药了。这是李院正留下的药方,奴婢让船夫熬的,说是能压制您体内的寒毒。”

沈砚之接过药碗,闻了闻药味——一股浓郁的中药味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雪莲清香,显然是苏墨在汤药中加入了一点雪莲粉末。他仰头将汤药一饮而尽,苦涩的药味在口中蔓延,但他却觉得心中踏实了不少。

喝完药后,沈砚之躺在铺着软垫的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他脑海中反复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到了江南云溪县后,首先要找到温家的“济世堂”药铺,凭借李太医的推荐信和青儿的密信,求得温衍之的帮助,解了体内的寒魄散之毒;然后联系舅舅林岳,整合林家旧部和顾将军旧部的力量,建立自己的势力;同时,继续追查母妃死亡的真相和魏皇后私通北狄的证据;最后,等待时机成熟,重返京城,为母妃和林家洗刷冤屈,将魏皇后和赵承煜绳之以法。

这个计划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温家是否会相信他?舅舅林岳是否还在莲花岛?魏皇后和赵承煜在江南是否还有其他势力?这些都是未知数。但他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船舱外传来船夫的吆喝声和江风的呼啸声,船身摇晃得越来越厉害。沈砚之闭上眼睛,将这些纷乱的思绪暂时压下。他知道,只有养精蓄锐,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江南,不仅是他的疗伤之地,更是他的战场。他必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脚跟,积蓄力量,然后一步步走向复仇的终点。

夜色渐深,江面上的船只渐渐稀少,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水鸟的鸣叫声。沈砚之在船身的摇晃中,终于渐渐入睡。在梦中,他看到了母妃温柔的笑容,看到了父皇严厉的眼神,还看到了魏皇后和赵承煜被绳之以法的场景。他笑着伸出手,想要抓住那美好的画面,却只抓到一片虚无。

第二天清晨,沈砚之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声吵醒。他睁开眼睛,看到窗外阳光明媚,江面上波光粼粼,几只水鸟在船头盘旋飞舞。他起身走到船头,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只觉得神清气爽。苏墨和林锐早已在船头等候,看到沈砚之醒来,连忙迎了上去。

“殿下,我们已经驶出通州地界,前方就是扬州水域了。”林锐指着前方说,“按照计划,我们会在今日夜间经过扬州渡口,预计明日清晨抵达苏州渡口。”

沈砚之点点头,望着前方宽阔的江面。扬州水域的船只明显增多,往来的商船、渔船络绎不绝,江面上热闹非凡。他知道,一场新的考验,正在扬州渡口等待着他们。但他没有丝毫畏惧,眼中只有坚定的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危险,他都要活下去,都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他的身后,是母妃的期望,是林家的冤屈,是大胤的江山社稷。他必须成功,也只能成功。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