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桐二木”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沈砚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河东水车推广渐入佳境之时,一封来自北境的急报,如惊雷般炸响在长安太极殿内。
那是贞观六年深秋的清晨,朝会刚至中途,通事舍人便捧着染血的军报,跌跌撞撞闯入殿中,声音带着颤抖:“陛下!北境急报!突厥颉利可汗亲率两万骑兵,突袭云中郡,李靖将军所部虽奋力抵抗,却因兵力悬殊,暂退至马邑城固守,云中郡半数村落已遭劫掠!”
军报落地的瞬间,殿内鸦雀无声。太宗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快步走下台阶,捡起军报,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逐字逐句看完后,重重将军报拍在案上:“颉利欺朕太甚!去年才与朕定下盟约,今日便撕毁协议,犯我大唐疆土!”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息怒。颉利此次突袭,恐是见我大唐忙于应对关中旱情,以为有机可乘。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刻调兵增援北境,解马邑之围,再图后续之策。”
兵部尚书侯君集紧随其后:“臣附议!臣建议调朔方军一万、并州军八千,由任城王李道宗统领,火速北上增援。李靖将军熟悉北境地形,可令其与任城王内外夹击,定能重创突厥!”
众臣纷纷附和,唯有沈砚站在列中,眉头微蹙,似有疑虑。太宗注意到他的神色,开口问道:“沈卿沉默不语,莫非有不同看法?”
沈砚上前躬身,语气沉稳:“陛下,臣以为,颉利此次出兵,恐非单纯趁虚而入。据臣所知,颉利近年来与薛延陀部落多有摩擦,内部矛盾重重,此次突然兴兵,或许是想通过劫掠我大唐边境,转移内部矛盾,同时试探我大唐军力。若我军贸然调重兵北上,恐正中其下怀——若战事胶着,不仅会消耗我大唐国力,还可能让薛延陀坐收渔利;若我军胜之过易,颉利又可能转头联合薛延陀,共同犯我边境。”
太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示意他继续说。沈砚接着道:“臣建议,分三步走:其一,令李靖将军坚守马邑,加固城防,拖延突厥攻势,避免正面硬拼;其二,派使者前往薛延陀,许以财物,晓以利害,劝其出兵袭扰突厥后方,断其粮道;其三,调少量精锐骑兵,由猛将率领,奔袭突厥劫掠的村落,夺回被掳百姓与物资,挫其锐气,让颉利知我大唐虽有旱情,却仍有战力。”
这番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房玄龄抚着胡须,点头道:“沈卿所言有理。薛延陀与突厥素有嫌隙,若能说动其出兵,便可解我军后顾之忧。且坚守拖延之策,既能避免国力消耗,又能看清颉利的真实意图,实为稳妥之举。”
太宗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臣:“沈卿之策,兼顾利弊,甚合朕意。便依此计行事——李靖坚守马邑,不得出战;遣鸿胪寺卿前往薛延陀;再令秦叔宝率五千玄甲骑兵,北上奔袭,夺回百姓与物资。”
旨意刚下,殿外忽然传来通报,称长乐公主求见。太宗愣了一下,随即让她入殿。李丽质身着戎装,手持佩剑,快步走入殿中,躬身行礼后,语气坚定:“父皇,女儿愿随秦将军北上,前往北境!”
太宗眉头一皱:“胡闹!北境战事凶险,你一个女子,去那里做什么?”
“女儿并非要上阵杀敌,”李丽质抬起头,眼中满是认真,“北境百姓遭突厥劫掠,定然惶恐不安。女儿可前往马邑,协助地方官员安抚百姓,救治伤员,也能为前线将士筹集粮草,略尽绵薄之力。况且,沈大人曾说,民心安定,方能让将士无后顾之忧,女儿愿去稳住民心。”
沈砚心中一动,他确实曾与李丽质谈及民心对战事的重要性,却没想到她竟会主动请命前往北境。他上前一步,对太宗道:“陛下,公主殿下所言极是。北境百姓受惊,若有公主前往安抚,定能安定民心。且公主细心,善于协调,有她在马邑,可解李靖将军的后顾之忧。臣愿为公主担保,定会确保殿下安全。”
太宗看着李丽质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沈砚,最终叹了口气:“罢了,你既心意已决,便准你前往。但你需记住,不可靠近前线,凡事听从秦将军与李靖将军的安排,若有危险,即刻退回长安。”
李丽质眼中闪过喜色,连忙谢恩:“女儿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
朝会结束后,沈砚随李丽质走出太极殿。他看着身旁一身戎装的女子,心中既有担忧,又有敬佩:“北境天寒,殿下此去,需多带御寒衣物,凡事小心。”
“我知道,”李丽质微微一笑,“你在长安,也要多加留意——长孙大人等人虽因河东之事暂时收敛,但北境战事起,朝堂之上定有新的波澜,你需谨慎应对。”
两人在宫道上并肩而行,秋风卷起落叶,落在两人肩头。沈砚看着李丽质的侧脸,忽然开口:“殿下放心,待北境战事平息,我定会亲自去马邑接你回来。”
李丽质脸颊微红,轻轻点头,转身走向宫门。沈砚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宫墙尽头,心中暗下决心——定要在长安稳住局面,为北境战事扫清后顾之忧,也为她平安归来,守住这一方朝堂安宁。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府中,长孙冲正站在堂下,脸色不甘:“叔父,沈砚不过一个寒门士子,竟能在朝堂上直言献策,还得到陛下信任,连公主都为他说话,这口气,侄儿实在咽不下!”
长孙无忌坐在太师椅上,手指敲击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急什么?北境战事起,正是用人之际,陛下自然会重视沈砚。但你记住,寒门士子无根基,一旦出错,便是万劫不复。我们只需耐心等待,看他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水车推广虽有成效,但若朝堂因战事生变,他那点功绩,又算得了什么?”
长孙冲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躬身道:“侄儿明白了,定不会轻举妄动,静待时机。”
一场围绕北境战事的暗涌,已在长安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