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书《时不待我》上线啦,主角是朱云天朱祁镇,主要讲述了:“回陛下,长沙沟的事情,臣知道,但臣不敢说!”郭懋将头磕的更低。“为何不敢说,之前不说朕能理解,你在其中获取了利润,可战事已起,这么大的事情,你还敢隐瞒,你眼中还有朕这个陛下吗?”朱祁镇怒火冲天,来自…
“回陛下,长沙沟的事情,臣知道,但臣不敢说!”
郭懋将头磕的更低。
“为何不敢说,之前不说朕能理解,你在其中获取了利润,可战事已起,这么大的事情,你还敢隐瞒,你眼中还有朕这个陛下吗?”
朱祁镇怒火冲天,来自朱祁镇的记忆让他杀气腾腾,若不是现代灵魂的压制,说不准就大开杀戒了。
“陛下,罪臣没有获取利润,但他们用罪臣的家人威胁臣,一旦臣说出去,就不让臣家人好过。
罪臣孩子还小…….臣对不起陛下的信任。”
朱祁镇强压下怒火,“说说吧,到底是谁威胁的你,你也是三品武将,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威胁你?”
“陛下,三品武将,在他的眼里一文不值,陛下去过宣府,应当已经知道杨洪变卖粮草军械吧,臣当时察觉到想要彻查,还没等臣拿到证据,臣就被安排到这麻峪口担任守将。”
朱祁镇看了英国公,这种调动,一般五军都度府都有备案。
“陛下,臣不知道此事,这种调动一般是边关提交,五军都度府只做备案。”
“陛下,边关守将调动,这是惯例,为了防止边将做大做出的限制。”
泰宁候在一旁解释。
朱祁镇点点头,这样的操作出发点很好,但中间也有太多的缺陷,将将领的调动权应当收于五军都度府。
这样才能避免做大,同时要求异地调动、父子不同军等等。
或许杨洪的事迹以后依然会上演。
经过锦衣卫的初步探查,宣府大同两个地区,在军中的杨氏子弟就超六十人,更别说很多依靠杨氏进入军中之人。
这也是杨洪为何能凭自己的手令将军堡中所有将士全都调走而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这事情的时候。
“那你为何不向上汇报?”
朱祁镇冷声问道。
“臣汇报了,臣连续写了十多份奏本,可如同石入大海,了无音信。”
“英国公、泰宁候你们作何解释?”朱祁镇真的感觉到胆寒,正三品的军官奏本,竟然到不了他手中。
“回陛下,五军都督府绝对没有收到郭将军的奏本,臣担心有人欺上瞒下,特意安排了信得过的人负责接受奏本,边关的奏本无论大小事,臣都会过眼,绝对没有郭懋将军的额奏本。”
英国公解释道。
“那你说奏本去哪了,难道能飞了不成?”
“陛下,罪臣的奏本极有可能没有转到五军都督府?”
“为何出此言?”
“罪臣的奏本需要通过都指挥使司转呈五军都督府,臣私下找朋友打听过,都指挥使司中没有罪臣奏本的记录。”
“所以你对朝廷失望了,对朕失望了?”
朱祁镇淡淡的道,郭懋这样一说,他就想起明军的奏本制度。
基层武将想要奏报给他,奏本需要需经都指挥使司转呈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挑选一番后,将重要的汇报给内阁,让内阁批复,最后呈报给他。
而边镇大将(如杨洪、郭登),可通过兵部职方清吏司直送内阁,内阁批复后送他批阅。
这是平常奏事的唯二途径。
中间的环节太多,很容易被有心人发觉出漏洞。
想要皇帝能快速接到消息,而不被拦截,只剩下一种,八百里加急。
由驿卒昼夜传递,见者避道,奏本直递御前,但这种奏报必须是边关急报,例如外敌入侵,战场胜负,否则会以欺君之罪论罪。
不到最后一步,不会有人胆敢如此做。
“回陛下,罪臣没有,罪臣依然在收集他们贩卖粮食、兵器的证据,直到来到麻峪口后,罪臣发现了长沙沟是走私的汇聚地,第一时间就想汇报给朝廷。
于是臣连发五道奏本递交上去。
可不久后,就有人带着郕王的印章找到我,让罪臣闭嘴。”
“你确定是郕王?”朱祁镇冷声问道。
“陛下,罪臣确信是郕王印章。”
郭懋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奏本递给站在一旁的大汉将军。
朱祁镇示意王振前去拿来,接过来翻开一看,朱祁镇强忍住脸色变幻,保持镇静。
可鲜红的印章依然让他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原来真的是他,朕的好弟弟!”
在这一刻,朱祁镇悬着的终于死了。
之前所有的查证尽管都指向了他,可朱祁镇心里一直不太相信,抱着一丝希望认为是其他人打着他的旗号做事。
而郭懋的证据,就足以证明真的是他在背后参与。
“到底为什么,难道他就这么喜欢这皇位,可为何历史中他只将他圈禁在南宫,而不是想办法杀了他,以及夺门之变的时候,为何不反抗。
要知道在位八年,在于谦的配合下,他几乎掌握了全国的兵权,完全有能力阻止这场夺门之变。”
朱祁镇思索了一番,思维却是一团乱麻,也许只有见到他,才能知道真正的答案。
“陛下……陛下……!”王振眼看朱祁镇发呆,在一旁轻声的呼喊道。
“郭懋,你要确定你说的皆是事实!”
“是,罪臣确保,罪臣以向上人头向陛下保证,罪臣所诉的一切都为真的。”
“来人,将郭懋带下去,让人好好医治。“
“是,陛下!”
“多谢陛下,罪臣告退!”郭懋感激涕零,转身跟着大汉将军离开。
‘英国公、泰宁侯,你们说说朕应该如何处置郭懋?’
英国公、泰宁候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道,“陛下圣明,此等事情还请陛下独断专才,臣等绝无二话。”
两人的态度一致,如果只是军队内部的事情,郭懋的事情很容易解释,一句‘将在外军令有可不受’便可以解释一切。
可郭懋既然牵扯到皇室的斗争中,两人可不再敢说话。
无数的历史典故告诉他们,参与皇室斗争,都没有好下场。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泰宁候,部队稍事休整后,立刻前出土木堡,占据水源,安营扎寨,同时要确保麻峪口到怀来卫之间的道路畅通。”
“是,陛下,臣等告退!”泰宁候和英国公两人急忙的告辞离开。
“大伴伴,将这印鉴让阿刺知院辨认一下,不要让其他人知晓。”
“是,万岁爷!”
小说《时不待我》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