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阻止了黛玉,告诉她不必为我承担错误。
我对她说,我会承担自己的错误,不需要让其他人因为我的错误而受罚。
听到我的话,黛玉感动而愧疚地看着我。
当我与鸳鸯和林黛玉一同来到贾母住处时,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改变的惊讶。
我展现的见识使他们对我有了新的认识。
然而,我知道我需要面对的是贾母的责备。
尽管我毫无过错,但我仍愿意为可能产生的误解承担责任。
我为她请安时,她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我坦然接受并承认自己的错误。
尽管我并不知道具体错在哪里,但我愿意向宝玉请教。
最终,贾母让我好好读书,不再胡闹,并免去我的日常请安。
虽然我没有犯错,但我明白贾母对我的态度已经转变,我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旁屋中,李纨及春氏姐妹均面色古怪。
祖母之心,甚是偏颇至极。
贾环走后,贾母召唤黛玉至身旁,谆谆嘱咐道:“玉儿,以后不要再与环儿玩耍,他不成气候。
只与姊妹及宝玉亲近。”
此言一出,王夫人面露厌恶与阴狠之色。
黛玉虽感羞愤,却隐忍不言,只乖巧回应:“遵命,外祖母。”
贾母怀中的宝玉闻言欣喜,欲拉黛玉之手共游。
然黛玉正色提醒男女有别,使宝玉尴尬而退。
王夫人对黛玉之语更增厌恶。
在她看来,黛玉之清高与其失恃的身份不符。
黛玉之疏离使宝玉尴尬,但贾母仍对宝玉抱有信心。
她坚信宝玉对女孩的体贴与耐心无人能及,两情终会相悦。
然而,刚走出荣庆堂,黛玉便严肃向宝玉表示,不希望他因自己而责罚他人。
宝玉辩解是丫鬟袭人误导所致,但黛玉对袭人的行为表示怀疑。
宝玉承诺会自行处理。
然而黛玉提醒他不要因她而罚人,宝玉哑口无言,再次欲拉她的手又尴尬收回。
宝玉提议带黛玉看新奇玩意,但黛玉拒绝,担忧在宝玉处会惹更多麻烦。
之后黛玉离去,留下宝玉脸色变幻如彩虹。
过了许久,他才郁郁离去。
回到屋里后,袭人急忙上前迎接,脸上带着微笑询问宝玉:“怎么了,宝玉?谁惹你生气了?是不是环哥儿?”
宝玉愤怒至极,听到询问更是火上浇油。
他一脚将袭人踢倒在地,愤怒地说:“惹我生气的人就是你!你无端指责环哥儿冲撞了我,他明明是个好人,却被你说成那样。
我怎么会留你这种搬弄是非的人在我身边?”
麝月、秋纹等丫鬟都围了过来,看到袭人痛苦的样子,都纷纷求情。
这时贾母和王夫人闻讯赶来,见到宝玉气得不轻,一群丫鬟都跪在地上。
贾母搂过宝玉,安抚他的情绪后转向袭人质问:“袭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何惹宝玉生气到这种地步?”
面对贾母的问题,袭人羞愧地承认是她惹怒了宝玉。
贾母不解地问:“袭人一向懂事,今日为何如此?她做了什么让你如此生气?”
宝玉满脸泪痕地控诉:“今日我去环哥儿房里,根本没受到任何冲撞。
但袭人却无端猜测并传播这样的谣言,导致环哥儿被误会并可能受到老祖宗的责骂。
我担心将来她会无端造谣,牵连到别人。
这样的人,我不敢留在身边了。”
贾母听后十分生气,但她仍然关心地问:“袭人,你为何要这样做?”
袭人失声痛哭,她的哀怨凄切令人心碎。
她心中的委屈深如海,想起在老太太屋里的那些日子,她质疑宝玉的误解,为何事后又怪罪于她。
贾宝玉因林黛玉的嘲讽而怒火中烧,迁怒于袭人。
若林黛玉能与他和谐共处,他早已将此事抛诸脑后,不会误会环哥儿。
贾母听到此事,眉头紧皱,对贾环的厌弃感增加了三分。
而王夫人则更加厌恶林黛玉,认为家中这些纷扰全因她而起。
贾母询问贾宝玉对袭人的看法,宝玉表示她平时表现很好。
贾母则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鼓励袭人改正错误。
袭人表示以后不敢再犯。
林黛玉离开贾宝玉后,前往贾环的书房致歉。
贾环大度地接受,并写下一首词送给林黛玉,以李易安的鹧鸪天·桂花为蓝本。
林黛玉对这首词印象深刻,觉得它完美契合她的气质,但也意识到这首词更像是贾环的自我写照。
这首词,如环哥儿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他淡泊名利,不求富贵,只求读书成就自我。
三四句则是自信与傲骨之表现,纵然出身庶子,亦凭借才华自成一派。
梅与菊的比喻,展现了他未来的辉煌成就。
末句看似埋怨屈原未提及桂花,实则暗含对长辈忽视之不满。
环哥儿以此词赠予黛玉,宽慰其心境,表达淡泊名利之心境,亦为自己打气。
黛玉虽喜此词,却觉其中怨气深重,不宜示人。
待环哥儿有所成就时再公之于众。
黛玉虽机智过人,此时却对词作者李易安未知深意,戏言不知其是何许人。
环哥儿方知黛玉真不知李清照之名,对此事感到奇怪。
林黛玉的调侃让气氛轻松起来,但贾环仍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他不知道黛玉是否真的不知道历史上的才女李清照。
这种疑惑源于常理与现实的冲突,魁夺菊花诗的林黛玉怎会不知李清照呢?贾环对此表示疑惑,小心翼翼地询问黛玉是否真不知宋朝的李清照。
贾环与林黛玉的对话继续进行。
林黛玉对贾环的言辞感到不悦,她冷淡地回应道:“环哥儿,你的行为让我困惑。
难道你也担心我会像大脸宝一样泄露这首词吗?请放心,我不会将其公之于众。”
贾环叹了口气,坦言道:“我本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与你相处,但没想到还是被你识破了。
好吧,我承认,这首词是我特意为林姐姐创作的。”
林黛玉虽然不完全明白贾环的意图,但她的嘴角却露出了微笑。
她笑道:“我早就知道是你写的了,你的玩笑开得有些过了,早点承认不就好了吗?”
接着,贾环向林黛玉询问是否有历朝历代的诗词文章文集,最好内容全面。
林黛玉表示她拥有这些书籍,并答应回去后让人送过来。
提及贾母的不悦,林黛玉透露自己可能会减少来贾环这里的次数。
但她又保证会在有空时过来看望他,并称赞他写的词很好。
贾环明白林黛玉的意思,他提出如果林黛玉有什么需要传达的,可以不用亲自过来,而是通过书信传达。
林黛玉觉得这个建议很好。
午餐时分,贾环的丫鬟小吉祥发现食物减少,感到不满。
赵姨娘听到后非常生气,打算去找厨房的人理论。
贾环劝住了她,告诉她这是贾母对他不满的表现,赵姨娘不必去触霉头。
贾环还向赵姨娘表达了自己以前的过错以及现在的改变,并劝说她忍耐一段时间。
赵姨娘最终被贾环的话所感动,决定听从他的建议。
赵姨娘隐藏得深不可测,或许是位高人。
她姿色出众,能顺利生育一子一女,确实令人钦佩。
在贾府,她并非唯一妾室,周姨娘便未曾有此福气。
赵姨娘的存在感强烈,能将亲生儿子留在身边抚养,这在当时极为不易。
背后必有不同寻常之处,或许并不只是凭借贾政的宠爱。
赵姨娘日常行为有时显得愚蠢,但这或许是她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手段。
她或许在某些关键时刻展示出真实实力,令人不可小视。
贾府里的女人,各个都不能轻视,因为她们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
而男性相比之下,显得较为愚蠢。
贾环饭后稍作休息,便开始背书。
原计划是逐步背诵四书五经并练习书法,但他决定先迅速背完四书,书法可在空闲时间练习。
他预感到接下来的学习可能不太顺利,因此希望尽早完成四书的背诵。
林黛玉那边派人送来历朝历代的诗词文选。
贾环翻阅后不禁叹息,这个世界与他所知的有所不同。
宋朝缺少了李清照,唐朝的诗词也有差异。
这对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能抄写的诗词范围扩大,但需背诵的书籍也随之增多。
他需要区分前世与这个世界的诗词,确保不会混淆。
贾环心生警觉,他清楚记得原著中贾府衰败的种种迹象,如今这些日子家里的待遇每况愈下,今日却突然有了好转,竟然多了两道菜。
心中不免暗自猜测这突如其来的好转是否隐藏着什么玄机。
这日子越过越凶险,风云变幻,时刻令人捉摸不透。
万一是贼子布局迷惑贾府子弟就大事不妙了。
这时听到了丫鬟传来的消息说舅舅晋升了九省统制,贾环便知这是贾母的安排。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贾母想借由这次宴会提醒贾府众人,在风雨飘摇之际要更加谨慎小心。
贾环虽然心中疑惑重重,但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观察局势变化。
他默默告诉自己,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不能忘记拯救贾府的重任。
尽管贾府里有着各种阻碍和不理解的声音,但他仍然要坚持下去。
因为这个世界是他的家,他要守护好它。
贾环深吸了一口气,决定继续前行,寻找拯救贾府的道路。
府里盛情邀请了诸多宾客赴宴,连府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无一缺席,甚至连赖嚒幺都收到了邀请。
姑娘们的聚会亦不乏光彩,唯独贾环的弟弟并未被邀请。
将来,倘若贾环成就显赫功名,金榜题名,必定让所有人臣服于他脚下。
当前,王子腾已经晋升九省提督,这是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败的开始。
然而贾环内心淡然,不为外物所扰,仍旧埋头读书。
夜晚依旧刻苦攻读,四书已熟记于心,正钻研五经。
即便面对贾府的种种困扰与困扰因素不断滋生的情形,他也未有怨言。
就在读书之时,彩云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沉思。
她是王夫人身边的得力丫鬟,一向与贾环交好。
书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