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第十九章 万亿疆域:智核之名,响彻寰宇

一、技术奇点,扩张引擎

当智核公司的市值在纳斯达克的电子屏上突破万亿美金时,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钟声仿佛穿透了时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五家达到此规模的企业,却也是成长最快的一家,从千亿到万亿,只用了短短两年。

陈墨站在智核总部的顶层观景台,脚下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手中的平板正实时刷新着公司的业务版图:全球7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113座数据中心日夜运转,旗下的“智核-Ω”人工智能已渗透进金融、医疗、新能源等23个领域,每天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300个国家图书馆的总和。

“新能源部门刚刚拿下沙特的光伏项目,合同金额1200亿美元,将在沙漠中建造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李默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全息投影上,光伏板组成的矩阵在沙漠中延伸,像一片蓝色的海洋,“对方点名要求用我们的固态电池技术储能,说这是‘未来能源的标准答案’。”

陈墨的目光落在医疗板块的最新数据上:由智核AI辅助诊断的病例突破1亿例,罕见病确诊率提升至9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7个百分点。“梅奥诊所和协和医院刚发来联合声明,要将我们的‘三维脉象模型’纳入全球中医标准化体系。”负责医疗业务的周琳补充道,她的指尖划过投影,展示着AI识别的脉象图谱正被翻译成17种语言。

这一切扩张的核心引擎,始终是技术。就像完美筑基药剂催生了50倍学习能力的团队,化劲圆满的肉身启发了生物力学的突破,而“金丹营养”的研发思路,则被应用到太空食品领域——NASA刚刚宣布,将采用智核的压缩食品技术,为火星探测任务提供补给。

“技术的溢出效应比我们预想的更惊人。”张恒调出关联图谱,“武道数据库的发力分析,帮助汽车部门优化了碰撞安全设计;您练‘虎豹雷音’时的共振频率,被用于开发新型地震预警系统,灵敏度提升3倍。”

陈墨望着远处自由女神像的微光,忽然想起刚创立公司时,那个藏在皇后区废弃纺织厂下的实验室。那时他以为技术是壁垒,如今才明白,技术是桥梁——连接不同领域,打通认知边界,最终让扩张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二、万亿生态:不做帝国做枢纽

智核的万亿版图,从未以“垄断”为目标。在新能源领域,他们掌握着固态电池的核心专利,却主动开放了200项非核心技术,带动全球10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在医疗行业,“智核-Ω”的诊断算法免费供发展中国家的基层医院使用,只通过高端定制服务盈利。

“这是‘枢纽型扩张’模式的胜利。”首席战略官在全球分析师会议上阐述道,“我们不占有资源,只连接资源;不控制市场,只优化市场。就像互联网的路由器,自身不产生数据,却让数据流动更高效。”

这种模式的最佳例证,是“智核生态链”的构建。在非洲,智核的光伏技术与当地的小农户合作,农民用太阳能发电灌溉,所产的经济作物通过智核的电商算法找到全球买家,而种植数据又反哺AI的气候适应性模型——形成一个没有中心却高效运转的闭环。

“刚果(金)的锂矿项目,我们的持股比例始终保持在35%。”王鹏汇报最新进展,“当地社区通过技术分红获得的收入,让儿童入学率从41%提升到79%,这比单纯的商业收益更有价值。”

陈墨对此早有定调:“万亿企业的责任,不是聚敛财富,是建立规则。”智核的每个海外项目,都附带“三个必须”:必须雇佣50%以上当地员工,必须投入10%利润用于社区建设,必须接受第三方环保审计。在巴西雨林的生物燃料基地,他们甚至请来了土著部落的长老,共同制定开采范围——那些口耳相传的“禁地”,后来被证明是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这种扩张的“温度”,让智核在全球收获了罕见的好感。当其他科技巨头在欧洲面临反垄断调查时,智核的医疗AI却被欧盟列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当美国对科技公司加征数字税时,智核的太空探索项目却获得了国会的专项拨款。

“因为我们证明了,万亿企业可以不是‘帝国’,而是‘生态系统’的维护者。”陈墨在《时代》周刊的专访中说,“就像人体的循环系统,健康的标志不是某一器官过度发达,而是所有部分协同运转。”

三、身价千亿:站在高处的清醒

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陈墨的个人身价已达8900亿美金,距离万亿仅一步之遥。但他的生活依旧简单:住在智核总部顶层的极简公寓里,饮食以“金丹”为主,代步工具是公司研发的氢能源自行车,唯一的奢侈品是一面能投影全球星图的穹顶。

“您的私人账户里,有70%的资金都投入了‘未来探索基金’。”私人财富顾问的报告显示,这笔钱用于支持暗物质研究、星际航行、生物进化等“看不到短期回报”的领域,“华尔街都在说,您是唯一一个‘不想赚钱’的顶级富豪。”

陈墨正在调试一台引力波探测器的模型,这是基金资助的项目之一。“财富是技术的副产品,不是目标。”他头也不抬,“就像练拳,力气大是结果,不是为了比谁拳头硬。”

他的“高处清醒”体现在对权力的克制上。智核的董事会里,有3个席位留给了非盈利组织代表,负责监督技术伦理;他个人的投票权被限制在34%,确保没有绝对话语权;甚至连完美筑基药剂的配方,都被拆分成12份,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保管,任何一人都无法单独动用。

“上周有个跨国财团想高价收购我们的AI武器化技术,被直接拒绝了。”安全主管汇报,“他们威胁要曝光‘金丹’的配方,我们启动了‘透明计划’,主动公布了金丹的营养成分(隐去核心工艺),反而赢得了公众信任。”

陈墨对此早有预判:“站在高处,最该警惕的是‘无所不能’的错觉。”他要求高管团队每月必须做两件事:去基层工厂轮岗一天,与社区居民吃一顿饭。“技术再先进,终究要落地在人的需求里。”

在一次全球青年领袖论坛上,有年轻人问他:“拥有千亿身价,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陈墨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是‘渺小’。因为你会发现,再大的财富,也买不通物理规律,挡不住星辰运转,唯一能做的,是用这份资源,让更多人有机会触摸到世界的真相。”

四、世界闻名:责任与边界

智核的名字出现在全球每一个角落:非洲儿童背着印有智核标志的书包上学,欧洲的老人用智核的AI眼镜阅读报纸,NASA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吃着智核的压缩食品——这种“闻名”,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一种技术符号。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复杂的责任。当智核的医疗AI在印度确诊了首例未知病毒感染时,公司立刻调动全球资源,72小时内就研发出检测试剂;当亚马逊雨林发生特大火灾时,智核的卫星监测系统实时提供火势蔓延预测,准确率达91%,帮助救援团队节省了40%的人力。

“我们正在变成‘全球应急响应枢纽’。”周琳的语气带着疲惫却自豪,“上周海啸预警系统启动后,我们的AI在10分钟内计算出疏散路线,挽救了至少3000人的生命。”

这种责任也伴随着争议。有环保组织指责智核的新能源项目破坏了局部生态,尽管第三方评估显示影响在可控范围;有学者担忧“智核-Ω”的算法会左右人类决策,尽管它的每一次关键选择都保留着人工否决权。

“闻名的代价,是必须接受更严苛的审视。”陈墨在联合国技术伦理大会上发言,“我们欢迎质疑,因为技术的边界,从来都是在争议中清晰起来的。”为了回应担忧,他宣布成立10亿美元的“技术伦理基金”,由全球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管理,专门研究AI、基因编辑等技术的社会影响。

在智核总部的大厅里,有一面特殊的墙,上面刻着所有“失败的尝试”:被放弃的AI武器化研究、副作用未达标的药剂配方、对环境有潜在风险的采矿方案……“这是我们的‘边界碑’。”陈墨对参观者说,“扩张可以无止境,但不能无底线。”

五、高处风景:向着星辰再出发

万亿庆典那天,智核没有举办奢华的晚宴,而是向全球直播了一场“未来对话”。陈墨与霍金的AI影像对谈,与亚马逊部落的长老讨论生态平衡,与非洲的少年科学家分享太空梦想——这场跨越种族、年龄、领域的对话,观看人数突破了10亿。

“站在万亿的高度,看到的不该是过去的成就,是未来的可能性。”陈墨在对话的最后说,他身后的屏幕上,智核的火星基地模拟图缓缓展开,“这颗星球的资源有限,但宇宙的未知无限。我们的扩张,终究要超越地球的边界。”

庆典结束后,他独自回到顶层公寓,星图穹顶正模拟着银河系的运转。化劲圆满的肉身让他能清晰感觉到地球自转的轻微律动,而体内的“金丹”能量,仿佛与远处的星光产生了某种共鸣。

李默送来一份特殊的报告:全球有1700万青少年因为智核的“青少年基础素养计划”改变了命运,其中32人已考入顶尖学府,研究方向从量子力学到古生物,遍布各个领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扩张’。”李默说。

陈墨望着星图中太阳系的位置,忽然想起刚练化劲时,明白自己想要“以渺小之躯追逐宇宙未知”的那个夜晚。如今,他站在世界的高端,拥有万亿企业和千亿身价,却更清楚:这些都只是“船”和“帆”,真正的目的地,始终是那片星光闪烁的无尽疆域。

智核的万亿版图,不是终点,是新的码头。而他的下一次启航,早已写在星图的坐标里——向着更辽阔的宇宙,带着人类的智慧与勇气,继续扩张生命的边界。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