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公交车的司机,王双喜,55岁,23岁开始工作,32年驾龄,未出过一次事故。事发前接受过单位统一体验,除了血压高一点,无病患。平时无任何不良嗜好。前年儿子刚刚从重点大学毕业,被某著名大厂录用,前途良好。王某本人亦没有自杀、报复社会的倾向。”
看着网页上,不断弹出的文字,顾山陷入了沉思。
处理完林云舟事件后几天,顾山暂时搬出了自己的别墅,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旅馆。
原本以为,警察很快会因为别墅外几具尸体就找上门,他必须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抓紧时间。
但是数日之后,风平浪静。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大大出乎顾山意料。
大约,像是陈红说的,灵异事件越来越多,公共社会已经逐渐接受了。警察看了别墅门口的录像,也清楚了情况,只能草草结案。
当然,这一切只是顾山推断,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不清楚。
这段日子里,他开始着手调查3班集体死亡的谜团。
顾山动用了一点钞能力,买通了一家相关报社的记者,代号为Q。对方也是借着职业之便,不断向着顾山传送那起车祸的最新调查进度。
按照Q的内部资料,司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的失误造成交通事故的概率极低。
那么,就像是目击证人所说的,真的是事发前有学生突然发了狂,袭击了司机王双喜,导致了交通事故以及3班的全灭?
顾山回忆着全班每一个人的生前性格,或许他们有暴躁的、自私的,但是没有一个,精神崩坏到会在高速行驶的巴士上袭击司机。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字:
“32名学生之中,有没有什么家族精神病史,又或者是被疯狗咬了,在车上突发狂犬病这种可能?”
打下这行字后,顾山本身也觉得,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很小,小到几乎为零。
对话框上,不断出现“正在输入文字”的信号。显然,和顾山对话的记者,输入了又删除,不断修改自己的措辞。
片刻之后,Q又发来了一长段文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能想到的,警方也能想到,他们不是笨蛋。
“一两个精神病突然发作,已经是极小概率事件。那位目击证人写下的笔供,是他看到七八个学生突然像是发了疯一般,疯狂攻击撕咬着司机……这么多学生一起发病,你觉得有这种可能么?
“另外,我拿到的最新内幕消息——那位所谓的目击证人,当天喝了很多酒,再加上大龄失业、妻子要求离婚,他本身的心理状态就就很堪忧。
“除了他一个人之外,其他的目击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巴士学生袭击司机。现在,警方正在考虑,是否要采用这位不可靠证人的证词。”
记者Q的潜台词,已经非常明确了:
“这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司机的失误,或故意为之,导致了32个学生的死亡。
“虽然他的邻里都说,司机家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夫妻和睦,儿子争气。但这都是旁人的一面之词,真实情况是怎么样,谁知道呢,许多对社会充满了恨意的冲动型罪犯,在到达临界点爆发前,都是旁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单位里的老好人。”
看着这一行行文字,顾山无言以对。
或许,如果他没有请假,当时他在那辆车上,就有机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哦对了,要是事发时也在那辆车上。顾山现在也已经死了,3班全班33人都齐了,林云舟也不会不远千里过来找自己了。
可惜,林云舟死后变成了鬼,也失去了部分记忆。随着林云舟尸体的消散,3班巴士之谜,可能真的成了永远的谜团。
忽然之间,他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
目击者所看到的——七八个学生忽然攻击公交司机——会不会,是因为他们在车上突然死亡,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鬼?
这个想法太过令人毛骨悚然,光是想想,大白天就令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如果这些学生真的是鬼,那么许多说不通的事情,就一下子说通了。
许多鬼都具有人类的轮廓,在一个醉汉远远看来,他完全分不清那些“暴躁的学生”,到底还是不是人类。
也只有鬼,完全不顾及一车子人的生命安全,会无缘无故想要杀死一辆高速行驶的巴士司机。
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说不通。
上车之前,学生应该还都是活人,要不然身上的尸臭、杀人的冲动,是掩盖不住的。
死亡、鬼化,都是在公交车进入高速之后,在车上突然发生的。
车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些学生突然集体死亡,然后在极短时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成了鬼?
人死后,会成为鬼,原本就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情。
否则全世界每分每秒都有人死亡,这个世界,早就被鬼淹没了。
平时遇到一两个鬼,顾山都觉得自己运气差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一车子的学生,一下子至少八个人成了鬼,这概率比连中十次彩票都要低。
如果前面的推测全部合理,那么,这起事情,背后的真相恐怕比浮出水面的复杂百倍。
电脑屏幕的对话框中,一行行文字仍然在不停被打出:
“该查的东西都查了,就算这么挖下去也挖不出什么东西。商海市每天要发生几百起交通事故,警方估计过段时间,就要结案了。
“你要是真有兴趣,我再告诉你一个小道消息。听说这个班原本有33个人,有一个学生这一天毫无理由,没来参加这次野外考察,躲过了一劫。他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一般,那个缺席学生大约真的知道些什么,建议你从这里入手。”
顾山:
“谢谢。
“那个自称看到巴士内学生袭击司机的目击者,你能不能发给我一下他的地址和身份?我还有一些疑问,想找他当面确认一下。”
Q:
“恐怕不行。
“私下和你接触,已经违背社里的规定了。如果还把内部资料发给你,这件事情一旦曝光,我在这个行业恐怕都不会再有立足之地。
“实在是抱歉。”
顾山:
“好吧。”
西山一中的事情,遇到瓶颈了,可能要放一放。
接下来往哪个方向调查,他还未理清思路。
当然,直接向许愿机许下第三个愿望——知晓3班全班临死前发生了什么——所有谜团都会迎刃而解。
当然。顾山是绝不会把愿望浪费在这种事情上。每一个愿望的使用,都要慎重。
就在记者Q准备下线的时候,顾山想到了什么,输入了一段新的文字,继续询问对方:
“对了,不好意思,再耽误你点时间。
“在10年前,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忽然消失了,周围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不知道你们社里十年前有没有孩子失踪的新闻,或者人贩子的报道?”
对方沉默了几十秒:
“10年前?
“我们社里的旧报,都是每隔八年清理一次。十年前的新闻,找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0年前,你有多大?”
顾山:
“我那时候8岁。”
Q:
“……
“你的朋友应该也是个10岁左右的孩子吧。如果是失踪了话,当时的家长报警了么,我可以为你查询一下当年的出警记录。”
顾山:
“恐怕不行,因为当年没有人报过警。
“我们住在一家孤儿院,妈妈告诉我,她被一户国外的有钱人家领养了。从此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Q:
“所以,这就破案了。
“你的朋友,根本不是失踪,只是被领养之后,许多年没有回来过。
“这很正常。被领养的孩子,愿意回到孤儿院的人数,不到10%。特别是那些被有钱人家领养的,不愿回来更加常见。”
顾山心中知道,当然不是这样的。
夏塔回来过天堂孤儿院,无论过去了多少年。
Q:
“如果你对领养细节有任何疑问,可以回到孤儿院,向养育你们的‘妈妈’询问一下,或者申请一下查找院里的档案室。十年前的领养记录,按照国家要求,应该还保存着。”
顾山:
“我所在的孤儿院,五年前就荒废了。当年的工作人员、档案,就连负责人都说不清去哪里了。”
Q:
“……
“真是棘手。
“让我想想。
“术业有专攻,如果你坚持要调查十年前的事情,我们记者很难帮助你。但是,或许你可以去找一家私人侦探社。
“十年前的事情,就算调查起来难度很高,只要你给出足够的钱,一定会有私人侦探社愿意接受的。
“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
顾山:
“有什么推荐的么。”
Q:
“商海市有一家很著名的侦探社,以擅长寻人著称。
“背后的社长很有人脉,只要是他们想要找到的人,只要你给足钱,上天入地掘地三尺也一定会给你找出来,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都在他们的业务范围内,他们只擅长寻人。
“许多有钱人都是他们的顾客,就连警方,在一些业务上都会和他们展开合作。
“这家侦探社的名字,叫做——”
电脑屏幕那端,发过来了一个小型压缩包。
“小丑侦探社。”
对话端对面,Q下线了。
书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