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现在主职工作就在成长院,孙正先是送了秦淮茹到成长院门口。想了想,干脆下车也走了进去。
成长院正在吃早饭,早饭是单独请的师傅做的。稀饭、馒头和咸菜,每人能分半个鸡蛋,还是比较有营养的。
大老远,孙正就看到了尤凤霞。
尤凤霞正和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吃着早餐,突然看到孙正和秦淮茹走了过来。
她甜甜的冲孙正笑了笑,孙正摆摆手,示意她先吃。
尤凤霞点点头,快速吃完早饭。
找了个空位,孙正拉着尤凤霞坐下。
“这边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孙正笑呵呵道。
尤凤霞摇头,又看了看秦淮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孙正眉头一皱,自己媳妇儿不是那种会苛待孩子的人呐。
秦淮茹现在多精啊,见孙正脸色一变,顿时就知道他想歪了。心里一气,自己在他心中难道是个坏人?
顿时就伸手,在孙正后腰一拧,好笑道:“这丫头是算术学的不好,不想上学呢。”
尤凤霞小脸一红,头拧到一边。
孙正一乐:“原来是个学渣啊。”
尤凤霞小脸更红了,但还是梗着脖子说道:“我年龄大,老师教的多。”
秦淮茹给孙正解释道:“小凤霞今年十一岁,马上十二岁了。正常情况都该要上初中了。所以张老师就一直在给她拉进度,希望能赶上平均水准,这样以后毕业时,年龄也不会大别人太多。”
孙正点点头,表示理解。
“学习确实是很苦的。我曾经认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特别是工具书,能喜欢上这个东西的人,不是天才,就是傻子。所以,很多人能读书读很多年,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坚持。”
顿了顿,指着秦淮茹道:“我媳妇儿,跟我结婚之后才开始读书。两个月学完扫盲班的知识,考上街道办的干部。之后也抽时间看了很多的书,她现在跟我一起,在京城大学上学。”
尤凤霞顿时一脸崇拜的看着秦淮茹。
秦淮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没有你孙大哥说的那么好,一开始我也学不懂。可你孙大哥可是有文化的人,为了能跟他有共同话题,不得已我才拼命学习的。就算是现在,我们两个成了同班同学,我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吃力的。”
孙正听完就是一愣。原来自己,竟然成为了秦淮茹学习的动力。美滋滋的看了秦淮茹一眼,想着,放她一天假。嘿嘿。
尤凤霞第一次知道,孙正和秦淮茹竟然是大学学生,羡慕、崇拜都写在了脸上。
秦淮茹捏了捏尤凤霞的小脸,笑道:“你之所以学的辛苦,那是你没有给自己一个目标。”
“比如,未来想当科学家,那么就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想当作家,那么至少就要有很高的文字水平。想当……”
秦淮茹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尤凤霞突然问道:“院长,我想当个有钱人,该学什么?”
秦淮茹一噎,求助的望向了孙正。这年头是越穷越光荣,她希望孙正能劝一劝小丫头,不要走上歪路。
孙正倒是没想那么多,他知道以后的历史进程。
笑道:“那就学好数学,语文。数学能提高你运算能力,语文能提高沟通能力。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学习外语,以后也能赚外国佬的钱。”
尤凤霞眼睛一亮,她最喜欢钱了。
在成长院待了一会儿,尤凤霞他们就要上课了。
孙正离开成长院,回到街道办。刚停好车,一辆陌生的车辆驶了进来。
孙正干脆就站在原地,看看来的是什么人。
王老蒯窝在区里,王红梅早出晚归的,这会儿应该又去了城郊。
车子在孙正的车后停好,下来了三个男人。
其中一个中年人模样的男人,环视一圈后,就只发现了站长车旁的孙正。
中年人心想,这么年轻,应该是个司机。
三人走上前来,中年男人掏出支烟递了过来,笑道:“师傅,跟您打听个人。”
孙正接过烟,说道:“您问。”
“请问,这里有没有一个叫做孙正的人?”
嗯?找自己的?
孙正疑惑道:“我就是,你们这是……”
这就碰到正主儿了?
中年男人微微一顿,就反应过来。热情的跟孙正握了握手,并指着旁边两人说道:“我叫沈城,是京城日报的总编。这位是钱主编,这位是高明主编。”
孙正一听,知道是投稿的事情,连忙和两人握了握手。
伸手一引,将三人带到自己办公室。
泡好茶水,孙正才笑着问道:“是我那本儿天龙八部?”
沈城点头:“你可不知道,你那本书,给我们折磨的够呛啊。”
钱文亮主编也接茬道:“是啊,题材新颖,文笔老练。来之前,我们都还在讨论你是四十岁,还是五十岁呢。”
孙正笑道:“那您可没猜错,再过二十多年,我可不就四五十岁了嘛。”
众人皆笑。
“咱们也不绕弯子了,我们来这里,主要是有些情况想跟您确认一下。”
孙正正色道:“请讲。”
沈城清了清嗓子,开口道:“第一个问题。您的书,现在写到什么程度了?能不能完本?后续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和投稿的质量差不多?”
“书已经写完了,质量的话我没办法自评。如果贵社愿意使用我的稿子,我可以将全本拿出来。”
哦?三人眼睛一亮。
沈城激动道:“如果方便,我们先看一下最好。”
孙正点点头,转身来到办公桌旁边,打开抽屉,讲空间里存放的稿件取了出来。
将稿件递给沈城,孙正笑道:“三位是在我这里审阅,还是回去审阅?”
沈城接过稿件,小心收好:“看您这稿件的厚度,在您这里看的话,肯定是看不完的。如果您放心,我们带回去加班看。如果后面也有前面那样的水平,稿费肯定给您定到满意的程度。”
“您客气了,你先拿走,也不用加班看,慢慢来,我不着急。”
沈城三人和孙正道了别,快速的回到了日报社。三人都是老文字工作者了,分批审阅,沈城、钱文亮和高明轮流观看。
等到汇总信息,都已经是五天之后的事情了。
高明揉了揉眉心,他是最后一个看的,看完就来开这个汇总会议了。
端起茶杯,高明喝了一口水。
“我先说,就文字功底来说,这个孙正绝对有老牌作家的能力。”
钱文亮接口:“情节明快,人物刻画鲜明,叙述完整。是个不可多得的优质稿件。”
沈城点点头。
“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该给个什么档次的稿酬。”
钱文亮扶了扶眼镜,温声道:“八元如何?”
这里的八元是千字八元,以天龙八部为例。二十万字,就是一千六百元。这时候的一千六百元,差不多都能买下半个南锣鼓巷95号这种大型的四合院了。
高明摇摇头道:“给十元吧。这种高质量的稿件,没必要分什么新老作者。”
沈城点点头:“一切以质量说话,我同意十元这个价格。”
小会开完,下午三人就带着稿费,再次来到了街道办。
将三人引到座位上。
孙正笑道:“这是有结果了?”
沈城笑着点点头:“您的稿件,很优质。稿费这块儿,您有什么要求吗?”
孙正摇摇头,无所谓道:“我无所谓,本来就是一时兴起之作。”
沈城也不磨蹭,拿出一摞钞票,笑道:“我们给您的稿件定价千字十元,这里是两千元。”
这时候最大面额已经只有十元了,也就是俗称的大黑拾。(时间线原因,大黑拾本应该是1957年之后才出现,现在提前出现,也是方便日常金额的计算)
孙正的商场空间其实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时候都有秦淮茹跟着。只是平常抽个机会,拿出些米面粮油罢了。空间的衣服选择余地不多,只是那些紧身的属于孙正的心头好,时常会拿一些出来让秦淮茹在家里穿。
孙正和秦淮茹能支配的钱,也就是两人的工资收入,大概也就几百块的样子。
孙正笑着点头收下,也没细数。
“再一个是,您要不要取个笔名儿。如果用真名儿,这书火了之后,可能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
孙正点头,笔名还是有必要的,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前世的微信昵称,想了想,没有啥奇怪属性。拿出来用,也算是对前世的一种纪念了。
“就叫松鼠的孙。另外,麻烦您,给我开一份收入的合法证明。毕竟,我这大小也是个干部。免得,到时候有什么麻烦。”
沈城点点头,表示理解。承诺,会安排人专门送来的。
三人闲聊一阵,孙正提议一起吃个饭。沈城想拒绝,孙正笑说,顺便聊聊新书的事情,才答应下来。
一直到下午四点多,孙正见没什么事情,托人给秦淮茹带了个口信后,就干脆提前开溜。
四人来到东来顺。
羊肉下锅的功夫,沈城问道:“你之前说的新书?”
孙正笑着摆摆手:“新书是有的,但是咱不是得先拿天龙八部试试水嘛,万一别人不喜欢看咋办?”
沈城笑着点点头,他倒是比孙正有信心,这本书肯定能火。
要知道,三人开会的时候,都想好要加印多少份了。
三人不再谈工作,闲聊起来。
三人无意之中发现,这个孙正的知识量很杂很渊博啊。
孙正不知三人所想,要知道肯定要吐槽一番。
作为最能吹牛的行业,网约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千年,后推五千年的存在。军事政治、娱乐八卦,他们无所不知。
书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