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如今听闻大秦越王赢非有意征讨南越,便在师尊指点下前来投效,以报血海深仇。

好一个滴水不漏的身世!

起初赢非还嫌弃这系统呆板迟钝。

如今回想。

若非亲眼目睹系统如何凭空变出活人。

他险些就要信了周岩这番说辞。

当然,赢非虽知周岩所言纯属虚构,周岩自己却浑然不觉。

他至今仍随身携带苦胆,效仿先祖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莫忘妻儿族人的血海深仇。

对了,有件事忘了提。

这林越部落不仅真实存在,还是赢非征伐南越之地的首块绊脚石,必须彻底铲除的那种。

不得不说……系统这波操作,着实让赢非大开眼界。

不服不行!

赢非现在彻底收回之前的话——

他的系统哪是不智能?简直智能到开花了!

直接六到飞起!

周岩自然猜不透赢非的心思。

听赢非发问,还以为是考校自己,当即仔细勘察营地后肃然禀报:”殿下,此营盘选址暗合兵家要诀,帐阵排布虚实相生,足见主将深谙兵法,末将自叹弗如。”

赢非微微颔首。

兵法大家?

大秦上将军李信自然当得起这名号。

但听到周岩最后那句自谦,赢非不由蹙眉——

开什么玩笑?

这周岩可是他用**武将卡召唤的”无双”战将,怎会仅观摩营寨就甘拜下风?

“先生过谦了。”赢非盯着周岩诚恳的表情,眼角微跳,”以我之见,先生兵法造诣绝不逊于李信将军。”

他实在无法接受——

自己用**召唤的武道三阶强者,竟会输给凡俗将领?

这根本不合理!

他凭什么比不上李信?

你连李信都比不过。

又怎能与王贲、王翦、蒙恬这些大秦名将相提并论?

或者说,你连普通将领都不如,如何担得起 ** 武将的称号?

难道就凭你是武道三品凝真境武者,能以一敌百?

关键是在战场上,你再能打,能敌得过数万大军吗?

想起历史上那位楚霸王的结局。

赢非陷入沉默。

“属下惭愧!”

周岩并不知晓越王心中所想。

听到赢非的称赞,他神色更加羞愧,苦笑道:”殿下过誉了,属下怎敢与李信将军相比?论兵法韬略,李将军胜我千百倍!”

听到这番回答,赢非暗自叹息。

他似乎明白了系统对武将等级的评判标准。

** 武将或许仅指战力达到 ** ,并具备统兵作战的能力。

而非用兵之道超越常人极限。

若仅以兵 ** ,大秦诸多将领都可能达到 ** 武将水准,甚至更高。

想到这里,赢非不免有些失望。

但他并未对这位”无双”大将彻底失去信心。

毕竟能以一敌百的实力摆在那里。

既然不能像兵仙韩信那般运筹帷幄。

那就当作项羽、吕布那样的无双猛将来用。

唯一的遗憾是——在这礼崩乐坏的战国末年,两军交锋从不讲究武德,更不兴单挑斗将。

否则他大可在阵前高喊:”吾有上将周岩,谁敢来战?”

唉!

只恨这位”无双”上将生不逢时。

否则哪轮得到潘凤之流扬名立万。

营地守卫通报后,赢非一行人在营门外静候片刻,便见李信率众将领疾步而来。

“末将李信,拜见越王殿下!”

“参见越王殿下!”

众将齐声行礼,甲胄铿锵作响。

赢非朗声笑道:”诸位将军不必多礼。”

他目光扫过将领们额间的薄汗,心知这短短时间已是快马加鞭赶来。寒暄数语后,车驾随将领们驶入军营。

眼前豁然展开铁血画卷——

烈日灼空下,营帐如林,黑底金字的帅旗猎猎作响。校场上三万甲士列阵如松,汗珠顺着青铜面甲滴落,戈矛却纹丝不动。热浪蒸腾中,整座军营竟泛着森冷兵戈之气。

“恭迎越王殿下!”

山呼海啸般的吼声骤然炸响,惊起飞鸟无数。声浪掠过校场,震得旌旗都微微颤动。

“军威、战阵、纪律、士气……当真气势磅礴!”

“这般虎狼之师,难怪大秦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赢非端坐在青铜车驾内,心潮澎湃。

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扑面而来,掀动车帘纱帐,更让赢非对南征百越充满信心。

如此雄师,六国联军尚且溃败。

何况那些兵械匮乏、装备简陋的越地部族?

赢非步出车驾,望着校场上的三军将士,胸中豪情万丈。

“殿下请随末将来。”

李信见赢非下车,立即上前引路,带往中军大帐。

赢非的亲卫统领赵挺,以及新近投效的将领周岩紧随其后,与秦军众将一同入帐。

“今日突然造访,没有叨扰诸位将军吧?”

赢非含笑问道,语气谦和,全无皇室贵胄的架子。

“焱县五万将士奉诏前来,本就是为助殿下平定百越。全军上下皆听候殿下调遣,您亲临军营,末将等欢喜还来不及,何来打扰之说?”

李信抱拳应答。

“李将军言重了。此次南征百越,还需仰仗诸位将军鼎力相助,赢非在此先行谢过。”

说罢向帐中众将郑重行礼。

“殿下折煞我等!”

“万万使不得!”

众将连忙劝阻。

见赢非并非骄横跋扈之徒,帐中将领都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最怕遇到不通兵法却刚愎自用的统帅。

若真如此。

只怕真要重演”庸将误三军”的惨剧了。

寒暄过后……

赢非开门见山道:”此次前来,除运送硝石、驱虫药等军需外,更想与诸位商议南越战事。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战事非同小可,需周密部署。

虽得始皇应允五万大军及粮草供应,赢非也不愿让大军长期滞留焱县。

李信未直接应答,反问道:”末将有一事不明,硝石作何用途?”

他早注意到军需清单中硝石占比近半,却不解其用。

赢非略作迟疑,解释道:”李将军离京早有所不知。近日方士发现硝石入水可凝冰消暑。本公子已禀明父皇,特调此物以供南越战事之用。”

“硝石竟能凝冰?”众将闻言霍然起身,难掩震惊。此物若真如此神奇,平定南越指日可待。

“此事确凿无疑,非怎敢欺瞒李将军。”

赢非明白李信等人为何如此兴奋。

在这酷热难当的七月越地,若无硝石制冰之法,莫说身披重甲作战的秦军将士。

就连留守后方的赢非也难耐暑气。

为让众将信服,赢非特命周岩取来硝石,当场演示化冰之术。

“冰!真结冰了!”

“竟能用硝石令水结冰,当真神奇!”

“得此妙法,何惧炎夏酷暑?”

“有此神技,我五万大军横扫百越指日可待!”

“正是!百越蛮夷何足道哉……”

见众人围着冰盆欣喜若狂,赢非又抛出一个好消息。

“诸位,硝石可循环使用。只需以绸绢包裹制成硝囊,化冰后曝晒半日,便可重复使用。”

这才是硝石最可贵之处。

使其在南方成为不可或缺的宝物。

再不必担心硝石耗尽之虞。

“真乃天赐神物!”

李信等将领盯着冰水中的硝囊,目光灼灼。

对南方将士而言。

此物确实堪称至宝。

一将领忍不住掬起冰水欲饮。

赢非急忙制止:”且慢!”

“生水易致疟疾,此乃北人南来多病之主因。”

“因此,非建议诸位将领与军中士兵,饮水时务必煮沸,切莫直接饮用生水。”

赢非平静地解释道。

这在后世本是基本常识,但在古代却是鲜为人知的秘密。

为了让李信的五万秦军保持战斗力,减少外界干扰,赢非继续说道:“另外,非听闻南方有龟苓和茶两种植物,煮沸后饮用可清热解毒,帮助抵御瘴气和湿热。”

“若遇瘴气弥漫的山林,亦可放火焚烧,以此消除瘴气。”

赢非详细阐述了自己所知的瘴气应对之法,甚至早在行军至焱县途中,他便将这些方法记录在绸绢上,便于查阅。

这得益于他的冥想法修行。

尽管尚未感知天地磁力,也未凝聚神魂,但精神力的提升让他逐渐回忆起前世遗忘的知识。

作为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上过大学、走南闯北、涉猎广泛的居家好男人,赢非相信,若能完全唤醒前世的记忆,他或许能像小说主角一样,凭借记忆制造水泥、玻璃、肥皂等物,甚至无需依赖系统,便能推动领地进入钢铁时代。

当赢非将整理的“南方生存指南”交给李信后,这位大秦上将军深受触动,郑重承诺:“请殿下放心,有了殿下的建议以及硝石、龟苓、茶叶等宝物,李信保证三年内必灭百越,将整片百越之地纳入殿下封国。”

攻伐百越最大的困难并非战场厮杀,亦非攻城略地,而是……

炎热、潮湿、瘴气、瘟疫、水土不服等恶劣环境因素。

如今有了赢非的周密部署和预警。

这些难题已无法阻挡秦军南征百越的步伐。

相较昔日平定六国的征战,此次南征的难度可谓天壤之别。

战事艰险程度从九死一生降至游刃有余。

若三年内还不能平定百越。

李信自觉无颜领军,合该卸甲归农。

……

听闻李信立下军令状。

赢非展颜轻笑。

当即命侍从从车驾中取出一副特制甲胄。

此甲形制迥异于秦军制式装备。

既非青铜锻甲,亦非铁制札甲。

乃是以异种藤蔓精心编织的藤甲。

赢非命人将藤甲置于帅案之上,朗声道:”此乃本君赠予诸将的第三件厚礼——赤藤战甲!”

“此甲以灵藤编织,轻若羽衣却可抵御利刃,更兼水火不侵,实为南征将士护身至宝。”

此甲原型正是后世传说中的南蛮藤甲。

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藤甲军所用战甲。

然罗贯中终究是文士,未解藤甲真貌,故有火攻之谬笔。

藤甲真容首载于明代兵书《武备志》。

其制法与演义所述异曲同工。

取赤血藤为材,需经半月浸渍,三日曝晒,如此反复九十日方可编织。

成甲后更需以桐油反复浸染,历经九浸九晒方成神器。

赢非在咸阳城制作藤甲样品时,因找不到赤藤,只能用柳藤代替。

人们常因藤甲涂有桐油,便如罗贯中般认为其易燃怕火,可用火攻对付。但事实恰恰相反——藤甲根本不惧水火。

准确地说,只要不将藤甲直接投入火中焚烧,基本不会引燃。关键在于桐油的燃点高达400度,远非轻易能点燃。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